•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手机版 扫一扫
吉林高校

校友王忠强“行进中的拓荒者”

时间:2015年12月19日 信息来源:吉林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又是一年,我还是喜欢忙碌到虚脱的时候,坐在椅子上,放肆地静止”——王忠强个人空间

校友王忠强“行进中的拓荒者”

一路拼搏,始终自强不息,一干到底,他有着过人的毅力。十年前王忠强怀揣着梦想来到吉林大学,十年来从长春到北京,从北京到宁夏,他从未停止过奋斗的脚步。

王忠强,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大学文学院2010届匡亚明实验班毕业生。本科期间曾获环境保护部“青年环境使者”、“长春市十佳大学生”、“长春市自强之星”等荣誉称号。本科毕业后升入清华大学法学院深造,攻读硕士期间依旧品学兼优,曾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香港清华大学法律之友奖学金”、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学术新秀”奖、“清华大学社会工作奖学金”等奖项。毕业时更是获得了清华大学毕业时的最高奖——“启航金奖”,其个人事迹也曾被多家媒体所报道。

据老师和同学们回忆,王忠强在吉林大学读本科的时候,学习成绩便十分优异,特别是他突出的学术科研能力,本科期间王忠强先后承担过4个国家级及校级科研项目,曾以专业第一的成绩先后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宝钢奖学金等10余项奖学金。由于科研成绩优异,他荣获过吉林大学“学术之星”等荣誉。2009年9月王忠强被免试推荐到清华大学,王忠强说“当时就觉得清华的校训特别吸引我,既要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又要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也正是这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始终引领着王忠强。在他的身上既有一名吉大人的那份励志图强,也有清华人的那份厚德载物。

把吉大的优秀带到清华

在清华学习期间,王忠强延续了在吉林大学时学习的良好习惯。他非常注重在搞好个人学习的同时珍惜每一个可以参与科研的机会,对于每一个科研的机会他都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去对待,其间他曾荣获过深圳研究生院法学院中的唯一一个“学术新秀”奖。王忠强的毕业论文方向是国际经济法,硕士论文开题的题目是《中朝共同开发和共同管理罗先经贸区的法律问题研究》。他深感清华治学严谨,鉴于各种原因,论文撰写过程中,朝鲜方面的资料收集工作非常困难,当时王忠强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中朝罗先经贸区,专门办理了护照,第一次走出国门就变成了到朝鲜实地考察国际经济法问题。论文撰写过程中,他更是主动走了一步险棋,向导师要求更换毕业论文角度和方向。最后答辩时,他的论文终稿只用了原版中一个300多字的案例。“字字千金,字字用心”,王忠强的用心得到清华法学院教师的一致赞誉。

2012年10月11日是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是王忠强和其他同学共同发起的基层研究会成立的日子。志同道合的同学们汇聚于此,他始终相信“梦想团队”的概念,和同样坚守“此生屋檐尽荒草,唯思报国解民忧”信念的同学们一起,志在基层,也正是在这天的发言中,他斗志昂扬地呼吁“我一定要去基层,我一定要去研究基层”。“我们基层研究会有400多位同学,今年去基层工作的清华毕业生的有一半左右,在清华我寻找到了这么一个团队,她让我的家国情怀愈益浓烈。”王忠强坚定地说道。

王忠强非常感谢母校吉林大学对自己多年以来的培养,到了清华大学之后,他积极地协助吉林大学北京校友分会开展各项校友服务工作,并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建立了吉林大学清华校友分会。可以说,在他离开吉林大学的几年间,王忠强一直心系母校,默默地为吉林大学校友工作做出自己贡献。同时,他也利用校友会的形式和影响力,为贫困的患病儿童募捐,并帮助许多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临近毕业,王忠强刚整理完自己的毕业纪念册——《走在中国——我在大学的中国梦》。从2006年到现在,王忠强用7年的时间做家教赚的钱,和签约吉林省出版集团一个出版项目的资金以及清华大学博士生实践服务团提供的机会,他到过了除台湾以外的所有省级行政地区。

校友王忠强“行进中的拓荒者”

在他的“足迹表格”上显示着,王忠强去过了89个地级市,120多个县,200多个镇,去过了约100所大学,50多个博物馆或纪念馆。“在我去过的地方,我都会去当地的博物馆、大学和农村走走,去博物馆会了解当地的历史传承以及发展的优势,去大学会了解到当地的人才储备及智力资源,去农村会更真切地思考当地发展的关节和可能。”王忠强说到。在大学的7年间,王忠强没有一个假期是闲着的。短期的假期他会去距离近的地方如河北、天津,而长的假期则基本上是带队实践,在研究生的三年间,他一共带队实践11次,这让他更加了解基层政府的工作状况。

在他的笔记中我们看到,“2010年10月1日,从长沙前往深圳的这列车,有无数的打工者,这是个节假日的时间,但在我乘往深圳的车上,软卧、硬卧、软座、硬座,包括餐厅和厕所,都满满的挤着南下的人们。无奈,我后来只能以火车过道为铺而眠,有人重复的从我身上迈过,也有人重复的将我叫醒”。笔记上工整的字迹记载了他到过地方的感受和体悟。7年的课外时间,王忠强以自己的方式行走在中国大地上,亲身感受和思考着这片土地的变化。如他所说,“明末画家董其昌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立成鄄鄂’,我想附上一句‘行万里路,得万民情,心中徐增真知,自然繁衰可辨,以咨明日’”。

志在远方 脚踏实地

硕士一年级的下学期,王忠强便决定要去基层、去艰苦地区。他曾这样说道,“知识是有责任属性的,国家选拔我们到清华读书,为的是报国济世,服务人民。”在毕业选择中,他放弃了已经获批的留校工作的名额,结合了地方需求、个人特点和专业情况,最终选择了扎根于西部,到宁夏回族自治区乡镇工作。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乡镇近两年的工作中,王忠强先后担任过红寺堡镇组织干事、团委干事、纪检干事、党政办公室主任、红寺堡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兼罗山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等职务,分管过扶贫、交通、建设、文化教育、环境整治和招商引资等工作。工作以来,他曾指导完成了全镇17个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还推动吴忠市与清华大学建立人才与产业合作关系。工作期间,王忠强先后邀请国家外交部的外交官、《早安宁夏》节目主持人等社会精英到校授课,并先后争取中国建设银行、中华书局等单位和个人捐资20余万元,资助贫困高中生32名,贫困初中生12名,农村小学国学经典图书千余套。王忠强认为,基层工作往往都是“小事”,如何能将“小事”做好,甚至以小见大,总结出好的经验和做法,细流积累的多了,浩瀚的汪洋便就成了,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和质量自然也就大有提升了。王忠强在实践中真正做到了投身基层,为人民服务,由于在工作中的杰出表现,王忠强受到了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

王忠强的成长经历深深地影响着他如今的选择。他来自偏远农村,曾是贫困生,父母在浙江打工近十年。这期间由于家庭贫困,他有四年的春节都没和父母一起过。接受过社会资助的他也努力着把这份关爱传承下去,作为长春市慈善志愿者,他3年间资助过3名贫困高中生4000多元人民币。曾作为大学生反哺社会的典型,接受央视《今日观察》栏目的采访。“我的成长经历让我对基层怀有深深的感情,我理解了什么是农工;我理解了什么是空穴老人;我理解了农业税的改革为什么让那么多的人欢天喜地;我理解了农村合作医疗难以跨省带来的痛苦;我理解了沿海和内陆的差距;我更深切的理解中国的问题在基层,改革的要点在基层,解决的办法也在基层。”王忠强动情地说着。

他曾说过,上大学接受社会资助的时候,就在反思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是自己想要的,后来写下了这几句话:“人生在世,数十年而逝。无愧于父母,孝养其终;无愧于梦想,业有所成;无愧于国家,鞠躬尽瘁;无愧于生命,爱于乾坤”。

(文学院研究生会校友联络部冯春雨 曹巍撰稿  本文部分内容转载自清华大学新闻网)  

上一篇:教育部考试中心来吉大检查考务工作
下一篇:韩喜平、马琰铭教授入选2015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作者:佚名 编辑:吉林大学)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